降准降息:救经济还是饮鸩止渴?专家没说的风险!
降准降息预期升温:是及时雨还是饮鸩止渴?
经济下行压力与政策转向:一次迫不得已的选择?
最近,降准降息的呼声是越来越高,简直要变成全民共识了。可问题是,这种“大水漫灌”式的政策,真的能药到病除吗?还是说,只是饮鸩止渴,把问题往后拖延?
年初以来,央行频频暗示要“择机”降准降息,这背后,摆明了是经济形势不太乐观。国内需求疲软,物价也上不去,再加上外部环境恶化,贸易战的阴影挥之不去,这三重压力叠加在一起,逼着决策者不得不考虑放水刺激。可刺激的结果呢?过去几轮的经验告诉我们,钱是放出去了,但真正能流到实体经济里的有多少?还不是大部分都涌向了房地产,或者在金融市场里空转,推高资产价格,加剧贫富分化?
所谓的“适度宽松”的货币政策,听起来很美好,但实际操作起来,往往会变成一场豪赌。赌的是经济能够快速复苏,能够消化掉这些释放出来的流动性。可要是赌输了呢?那恐怕就是一场更大的危机。
专家观点:降准降息的必要性与紧迫性
专家们当然有他们的理由。东吴证券那位芦哲就说了,现在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冲击基本面,降准降息是迫不得已。财信金控的伍超明也表示,内需不足,外需放缓,物价下行,货币政策必须发力。听起来都很有道理,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
这些专家们,动不动就拿“外部冲击”、“内需不足”来说事,好像降准降息就是万能灵药,一用就灵。可他们有没有想过,这些问题真的是靠放水就能解决的吗?贸易战是结构性的问题,内需不足是分配的问题,物价下跌是信心的问题。这些问题,靠货币政策能解决多少?
更让我担忧的是,这些专家们似乎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:那就是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。简单来说,就是放水的效果越来越差了。过去放一次水,还能刺激一下经济,现在放十次水,可能连个浪花都激不起来。为什么?因为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,因为市场的信心没有恢复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降准降息,恐怕只是徒劳无功,甚至会适得其反。
降准降息的潜在利好:实体经济的救命稻草?
流动性释放:股市楼市能否真正受益?
如果降准降息真的落地,最直接的“利好”当然是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可能会下降。想想看,企业贷款利息少了,运营压力自然就小了。资本市场也可能跟着活跃起来,毕竟流动性多了,股市说不定能涨一波。但这些“利好”真的能落到实处吗?
我对此持保留态度。别忘了,水往低处流,钱往利润高的地方去。宽松的货币政策,最容易滋生资产泡沫。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、楼市,看似繁荣,实则虚火。真正需要钱的中小企业、创新企业,往往还是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。
而且,股市和楼市的“受益”,往往是短暂的。一旦经济形势逆转,泡沫破裂,受伤最深的还是普通投资者和购房者。所谓的“利好”,最终可能会变成一场灾难。
结构性工具:精准滴灌还是杯水车薪?
专家们还提到结构性工具,说是要精准滴灌,支持重点领域发展。比如,促进消费、科技创新等等。听起来很美好,但现实往往是,这些结构性工具,要么是规模太小,起不到多大作用;要么是被层层截留,最终无法真正惠及到需要支持的企业和领域。
说白了,结构性工具,更像是一种“面子工程”。决策者想展现自己“精准调控”的能力,但实际效果往往是差强人意。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这些花哨的工具上,不如踏踏实实地解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,改善营商环境,激发市场活力。
“科技板”:创新融资的新希望还是旧瓶装新酒?
最近,央行又推出了债券市场的“科技板”,说是要缓解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。这听起来像是个好消息,但仔细想想,这真的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吗?
科技企业融资难,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,更是风险评估、知识产权保护、市场准入等等一系列问题。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,仅仅靠一个“科技板”,就能让科技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吗?恐怕很难。
而且,债券市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。科技企业往往是高风险、高回报的企业,如果过度依赖债券融资,一旦经营出现问题,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。所谓的“科技板”,会不会变成一些不良企业圈钱的工具?这恐怕是需要警惕的。
潜在风险不容忽视:银行利润、汇率稳定面临挑战
银行净息差:降准降息后的生存困境
降准降息,看似能刺激经济,但背后隐藏的风险也不少。首当其冲的就是银行的净息差压力。你想啊,央行降息,贷款利率跟着降,银行的利息收入自然就减少了。可是存款利率呢?降得慢啊!甚至可能降不下去,毕竟老百姓也要生活,存款利息太低,谁还存钱?
这样一来,银行的利润空间就被压缩了,甚至可能出现亏损。银行没钱赚,哪有动力去放贷?哪有能力支持实体经济?到时候,降准降息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,不仅没能刺激经济,反而把银行给拖垮了。
所以说,降准降息不能光看眼前的“利好”,还要考虑到银行的承受能力。如果银行都活不下去了,那经济也就完了。
汇率波动:宽松政策下的潜在危机
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汇率波动。降准降息,意味着货币供应增加,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对下降,贬值压力就会增大。要知道,人民币汇率的稳定,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。一旦人民币大幅贬值,可能会引发资本外流,导致金融市场动荡,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。
而且,人民币贬值还会加剧输入性通胀,导致物价上涨,进一步损害老百姓的利益。更可怕的是,如果人民币贬值预期形成,可能会引发恶性循环,导致更大的贬值压力。
所以说,降准降息,必须慎之又慎。不能为了刺激经济,而牺牲汇率的稳定。毕竟,汇率一旦失守,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。到时候,可能就不是“及时雨”,而是“灭顶之灾”了。
本文 ethergome.com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ethergome.com/post/1760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